欢迎来到沈阳新闻网

沈阳新闻网

科左中旗:退化草原再刮“绿旋风”

时间:2025-08-19 16:04:14 出处:娱乐阅读(143)

七月的风掠过科尔沁草原,往年这时候,科左中旗花胡硕苏木的牧民总盯着稀疏的草场叹气。但今年不一样了,在南柴达木嘎查村南的草场上,大型播种机正沿着北斗导航的轨迹将首批耐旱草种均匀地撒向大地,三北六期工程退化草原修复工程的实施,让6万亩退化草原的“逆袭”,按下了开启键。

花胡硕苏木曾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,农牧民世代以放牧为生。但近几十年来,因为天气变动和缺乏管护等因素,草原植被覆盖率从鼎盛阶段的70%降至不足30%,土壤沙化面积扩展,草场载畜量下跌了40%以上。南柴达木嘎查村民白那日苏望着自家的草场感慨:“以前骑马一天走不到头的草场,目前开车半小时就见沙了。”生态和生计的双重负担,使当地群众惆怅不已。

转机就藏在“科学”两个字里。“不能光等着下雨,得给草原开精准药方!”科左中旗林草局的李润哲说。这次修复,选的都是草原“老熟人”——胡枝子、苜蓿、沙打旺、披碱草、冰草,五种本地草种各有神通。披碱草的根能扎进地下2米深,再旱也能活;冰草耐得住盐碱,哪怕土壤pH值到8.7也能扎根;沙打旺更厉害,既能固氮肥田,又能挡住流沙。搭配着撒下去,既能迅速铺绿,又能慢慢把板结的土壤“养肥”。

干活的家伙也透着“智能”。4台免耕施肥播种机带着北斗导航跑,百米误差才2厘米,比人工撒种多运用3%的土地,草苗成活率还能提升2%~3%。“7月底前务必播完全体草种,8月底把围栏全围好,进度卡得死死的!”施工方的图布新抹了把汗,指着机械碾过的轨迹笑着说,“那些铁家伙可比人快多了,一天能种2000亩!”

为啥非得赶在雨季动手?李润哲阐明得实在:“咱们这天然草场没灌溉条件,趁雨季撒种,雨水一泡,草籽很快就能扎根发芽。”

这场修复,从来不是单打独斗。科左中旗把全旗14万亩退化草原修复任务装进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一体化维护的大篮子里,投入资金1.2亿元,买草种、租机械、请专家,技术人员天天扎在草原上,从撒种时机到后期管护,手把手教牧民咋种草、咋护草。施工队还优先雇用本地牧民,200多个岗位,每人每月能挣3000多块。生态变好还增收,牧民们的主动性一下子被点燃了,从“要我护”变成了“我要护”,浑身是劲儿。

旨在让这抹绿能长久留下去,科左中旗还运用多光谱无人机、智能气象设备等,实时监测草原动态。不少农牧民借着草场变好的东风走起了“生态+养殖”的新路子。家住花胡硕苏木公爷仓嘎查的田国庆经过改良肉牛品种,饲喂优质草料,一年出栏100多头,年收益近60万,还带着全村搞起了规模化养殖,草好、牛壮、日子甜,构成了良性循环。

“三年后再来看看,保准不一样。”李润哲望着撒完草种的草原,语气笃定,“植被覆盖率能从目前的35%提到65%以上,产草量能增五成,到时候鸟雀、野兔都得回来,生物多样性肯定差不了。

风又吹过草原,带着新撒草种的气息。这场修复,种下去的是草籽,长出来的是期望,筑牢的是北方生态保证的屏障,更是广大农牧民对好日子的满满期待。科尔沁的绿,正顺着风的方向,一点点铺向更远的明天。(越萨茹拉 任若男 曹宝力高)

分享到: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,仅供参考,希望对您有帮助!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!
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