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沈阳新闻网

沈阳新闻网

非遗传承的青年密码:兰财学子三下乡的实践之旅

时间:2025-08-19 02:06:22 出处:公益阅读(143)

甘肃省博物馆外,一方简易的展台前人流渐密。兰州财经大学的学生们正专注地向游客讲解,引导他们触摸皮雕挂件流畅的刀痕,或尝试在葫芦坯上刻下第一道印记。这幕生动的“地摊式”非遗展示,是该校“赴定西市临洮县非遗调研实践队”暑期“三下乡”的成果展示——将临洮的文化瑰宝,带至省城的文化心脏,搭建起联通古今与城乡的桥梁。

不久前,这群学子深刻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这片非遗沃土,以脚步丈量文化根脉,以匠心感受传承之重。

在市级皮雕非遗传承人高重明先生的工作室,刻刀变成队员们领会匠心的第一课。高先生手腕轻转,刀尖在皮革上如溪流“行走”,深浅的凹痕瞬间堆叠出立体纹样。当队员们亲手感受时,方知力道掌控之难。队员们在亲历中读懂,所谓匠心,是无数次枯燥练习后对手中材料的绝对敬意,是让千年故事在当代获取新生的执着。

雕刻师吉志龙先生为队员们展示了刻葫芦技艺:从选胚,打磨,再到雕刻——常规吉祥纹样与现代简约线条巧妙交融。吉老师讲述其从古老法器到现代工艺品的演变历程,让队员们深刻领悟,确实的传承绝非一成不变,而是立足根本的智慧焕新。

在洮河香业有限责任公司,第五代传人李啟华先生的故事令人动容。面对产业凋零的局面,他毅然接下濒临停产的制香车间,立下“绝不在我这一代葬送先辈心血”的誓言。厂房内,古法配方与现代需求交融——老师傅们恪守古方调配香料,队员们亲手揉捏香泥、盘绕定型,在阳光下晾晒自制的盘香。李啟华的话振聋发聩:“老手艺要活下去,不能只靠情怀,更要让年轻人闻获取它的‘香’,看获取它的价值。”目前的洮香,已从祭祀用品蜕变生存美学载体,变成带动就业、振兴乡村的活态产业。

在临洮掐丝珐琅第五代传承人范宏先生处,队员们迎来了指尖艺术的终极挑战——用镊子精准弯折细如发丝的金线、掐丝,最终点蓝。初次尝试,金丝易变形,釉料常越界混色。在反复练习中,这门非遗对耐心与精度的极致需求,为“匠心”二字写下最生动的注脚。

深刻乡土汲取养分后,队员们主动走向广阔天地播撒火种。于是便有了省博外树荫下的展台。他们将调研所得——皮雕挂件、刻葫芦感受工具精心陈列,变身为非遗的讲述者与引导者。皮雕的温润触感与独特纹路在阳光下诉说临洮故事;让游客握起刻刀在葫芦上留下印记,砂纸打磨的微响与刻刀轻触声变成最动人的文化邀约。这方寸展台,是青年搭建的传播之桥,让深藏乡野的技艺有机会被公众看见、触摸并领会。

从临洮的深度挖掘者到省博的主动传播者,兰财青年们完成了一次身份上的转变,更以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文化担当。

当青春的脚步坚定地行走在非遗沃土之上,留下的不但是调研汇报与展台行动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自觉与炽热的时代使命。这坚实的烙印,将变成兰财青年将来征程中不竭的力量源泉。他们必将以此为起点,持久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长河中奋楫前行,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画卷上,奋力刻写下属于新时代的、闪耀着文化自信光芒的青春印记!

文稿起源丨兰州财经大学“赴定西市临洮县非遗调研实践队”

笔者:马天赐 刘琦 张文鑫

分享到: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,仅供参考,希望对您有帮助!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!

友情链接: